华中两头乌的遗传资源保护

华中两头乌猪又叫通城两头乌,首尾为黑色,肉质鲜嫩、胎繁殖率高、抗病性强。2000年,通城“两头乌”与当阳”清平猪“同被农业部确定为湖北省仅有的两种国家级生猪资源保护品种,目前,通城猪的保种和改良成效更为显著。据通城县畜牧局局长吴明洲介绍,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通城很适合农牧业生产,因此养母猪卖猪仔成为当地传统副业。经过长期自繁、自养、自选,遗传稳定、外形独特的两头乌猪成为通城农民的最爱,而随着这一品种流入外县、外省,“通城猪”开始得名。

本周话题:华中两头乌的遗传资源保护

2013-10-24 第110责编:陈翠

华中两头乌品种的形成历史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南部,与湖南平江、江西修水接壤,是两头乌猪的原始产区。本县境内南、北、西三面环山,唯东面有一开口处,形成“通”字形的山区河谷小盆地,盆中低山矮丘,冲垅平畈交错,具备独特的小气候,年降水量1468mm,年日照时数1853.2h,日平均温度16.7℃,最高温度为39.6℃,极端最低温度为-15.2℃,无霜期258天。全县土壤多为砂质土,主产水稻,次为甘薯、油菜、黄豆、玉米。由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林峦、溪畔遍布野生饲料,为养猪业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饲料资源。 据《通城县志》记载:“明万历26年,猪行税银四钱五分。”证明早在500多年前的明王朝时代,本县养猪业兴旺发达,交易兴隆。既是百姓的重要产业, 又是县衙的一项主要财政来源。又据《湖北通志》记载:“通城人不轻去其乡。”说明本县历来生产条件稳定,人民守土耕作,饲养畜禽。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长期圈养,精心训化选育,逐步形成了具备现代特征特性的优良猪种—两头乌。
  由于两头乌适应性强,逐渐被湖南、江西等省区引进饲养。近几年来,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的养殖户纷纷来通城县引种,据1994年出版的《湖北省志》记载,两头乌分布湖北宗阳、通山、蒲圻、洪湖、仙桃、大冶、江夏等28个县、市。它已成为湖北省养猪业的当家良种之一。

华中两头乌品种特征

通城公猪标准照

通城公猪标准照

通城母猪标准照

(一)体型外貌
  华中两头乌猪躯干和四肢为白色,头、颈、臀、尾为黑色,黑白交界处有2~3厘米宽的晕带,额部有一小撮白毛称笔苞花或白星,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额部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万字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前肢直立,后肢多卧系。体高:公猪为68.7cm左右,母猪为60.9cm左右; 体重:公猪为97kg左右,母猪为94.3kg左右,乳头10-17个,其 中12个、14个分别占调查总数33.51%和35.27%。
(二)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就增重而言,两头乌育肥猪增重速度比种猪快,在通城县的气候及饲养条件下,6月龄平均体重80.10kg,为同龄种猪平均体重34.67kg的231%;为12月龄种猪平均体重62.56kg的128%。种猪增重速度慢主要是性早熟因素影响所致。因此育肥猪必须适时阉割,当地一般在40-45日龄时阉割为宜。
  2、繁殖性能:两头乌性成熟早,公猪40日龄左右就有“性戏”活动,100天就能配种,但适宜初配月龄应为6-8个月、体重40-50kg。自然交配,每猪每天可配1-2次,利用期3年左右。母猪初次发情在90天,适宜配种日龄180-240天、体重40-50kg,发情周期18-22天,发情持续时间3-4天,个别猪5-6天。进入此期,表现神态不安、食欲不振、哼叫爬栏。初产母猪一般在发情后2-5天配种,多产母猪在发情后1-2天交配,受胎率90%左右。据统计分析,多数多产母猪在断奶后5-7天内发情,妊娠期平均为114天。产仔数:据对120窝的统计,初产母猪平均为6.9头,二产平均为8.6头, 三产以上平均为11.07头。
  3、肥育性能:在农村饲养条件下,肥育猪8月龄体重可达80公斤左右。体重80公斤左右的肥育猪,屠宰率71%,胴体瘦肉率41%~44%。
  4、胴体性状:牲猪胴体性状直接关系到肉质 与品位。两头乌肉质细嫩、肉色鲜润、肉味鲜美。瘦肉含脂率为9.23%,蛋白质19.49%,熟肉率为68.33%。对30头肥猪屠宰测定,平均体重74.29kg,屠宰率70.91%,胴体长69.19cm、膘厚4.96cm,皮厚0.42cm,花油、板油占活体重的8.17%,后腿比例21.98%,眼肌面积20.8mm2。据采用平衡而日粮 浓度不同的饲养水平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头乌在75kg活重时屠宰,胴体瘦肉率均在46%以上,产瘦肉量平均为22.6kg,这对于中小型猪种来说,是十分可喜的指标。说明提高两头乌的瘦肉率还很有潜力。

华中两头乌品种优势

1、 母性好 主要表现发情期明显,易于掌握准确配种期,产仔数较多,育成率高,母性温存,善于带仔,极少出现吞咬、挤压幼仔的现象。
2、 适应广 在产区冬寒(-15℃)、夏热(40℃)的气温和长期圈养条件下,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
3、 耐粗饲 其胃肠发达、消化力强,能大量利用野生饲料和农作物副产品。据通城县种畜场对多头母猪的测定。每头平均日采食饲料和饮水20kg以上,约占其体重的20%左右,具有将低浓度 水平的饲料变为优良的肉脂的能力,饲养经济,尤其适合广大农村喂养。

保种方案

  通城猪以其肉质细嫩鲜美、抗逆性强、杂交配合力好而著称,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于2000年被首批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通城县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计划地开展了通城猪的杂交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养猪业和保种工作的发展。通城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先进县”,湖北省“生猪高产县”和“优质三元猪生产示范县”。然而杂交利用也给通城猪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和影响,如保护区内通城母猪数量逐年减少;通城猪纯繁配种减少;公猪血统保存被动。目前通城县正在积极宣传、认真贯彻实施《畜牧法》,采取增加地方 资金和政策投入,加强对保种场、保护区的管理,加大通城猪产品的开发和良种猪推广力度。
(一)总体要求
1 指导思想
  通城猪的保种须以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总体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保种场保种为主,保种场和保护区、生猪人工授精站相结合,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在通城县原有保种场、保护区、生猪人工授精站的基础上,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和制度创新,建立起较完整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大力应用现代先进理论和技术,加强种质特性的评估与特色性状的进一步发掘研究;切实搞好通城猪的纯繁保种,并兼顾选育提高,同时大力开展以地方猪为母本的杂种优势利用与产品开发以促使保种工作稳步进行。
2 保种目标
2.1保种规模
⑴ 保种场的保种规模
  通城县种畜场属通城猪保种场,2008年7月农业部确定其为“国家级华中两头乌猪(通城猪)保种场”。保种场群体规模应着重考虑有效群体含量,大了不经济,小了世代平均近交系数上升快;从保种效果看,关键是多养彼此无亲缘关系的公猪。因此,按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通城县种畜场目前的保种现状和种猪推广情况,拟建立150头通城能繁母猪、15头种公猪(含通城猪现有的15个血统)的保种核心群。
  由于经群体遗传学方法估算:在采用各家系等数留种方式,假定世代间隔为3年,若仍保持15个公猪血统,那么再过50年,通城猪保种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预计可能达到9.94%(彭中镇与曹建华,2009)。因此,若经费允许,应尽快考虑采用回交法适当增加新的公猪血统。
⑵ 保护区和生猪人工授精站的保种规模
  由县 划定饲养通城纯种母猪多、未开展三元杂交、交通相对闭塞的五里、马港、四庄、大坪等四个边远山区的乡镇为通城猪保护区。在县城所在地隽水镇建立“通城县生猪中心人工授精站”,在五里、马港、四庄、关刀、北港建立乡镇联片“生猪人工授精站”。使人工授精站和保护区的通城种公猪头数稳定在现有的15头(即通城猪每个公猪血统的另一头公猪),并使保护区内的通城母猪数基本稳定在现有的5000头左右。
2.2 品种基本性状的保护
⑴ 外貌特征:体躯四肢为白色,头、颈、臀、尾为黑色,颈、臀黑白交界处有2~4 cm宽的“晕”,额上有一撮白毛。
⑵ 优良肉质:肌肉鲜红、大理石纹清晰、pH16.5、肌肉系水力88%、肌肉剪切力4.5(kg.f)、肌纤维密度370(根.mm-2),肌内脂肪含量4.5%,。肌肉中的硫胺素0.4(µg.g-1)、肌苷酸3300(µg.g-1)、胆固醇0.6(mg.g-1)。
⑶ 适应冬冷夏热气候,耐粗饲,抗病力强。
2.3 选育目标
  总的选育目标是:在达到通城原种群体和血统数量,保护好以上性状,保持母性好、育成率高、肉质优良、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选育和其他综合措施提高其生长速度、改良其体型,并不同程度地提高其瘦肉率和繁殖性能。
  设想从2009年起至2030年设法达到如下指标(指保种场):
⑴ 肥育性能:在每kg精料含可消化能育肥前期(体重25~50㎏)12.56 MJ(3.0Mcl)、后期(体重50~75㎏)12.14 MJ(2.9Mcl),粗蛋白质育肥前期14%、后期12%条件下,育肥期平均日增重460g。
⑵ 后备种猪生长发育:公猪达75kg日龄200d,75kg时活体背膘厚(背腰接合处)3.0cm,母猪达75kg日龄210d。
⑶ 外形:成年公、母猪体长分别为145cm和140cm。体质结实,背腰较平直,有效奶头14个以上。
⑷ 繁殖性状:三胎以上经产母猪窝均总产仔数12.2头。

通城猪带仔母猪

通城猪带仔母猪

  一些性状的表型变化如表1和表2。
(二)保种技术措施
1 保种场
⑴ 审慎选择场址,合理布局,确保猪群安全。保种场建设符合城镇、乡村用地规划,远离居民区、工厂、学校、交通主干道及其它畜禽场,水、电、路、防疫、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有足够的青饲料地。场区布局合理。为保猪群安全,保种场内公、母猪分两区饲养,相互隔开,两饲养区有一定距离。


表1 后备种猪生长发育与成年种猪的体长变化

性 状 2008 2015 2030
达75㎏日龄 210 215 206 212 200 210
75kg时活体背膘厚(㎝) 3.2 3.1 3.0
成年种猪体长(㎝) 140 134 141.5 135.5 145 140

表2 经产母猪(三胎以上)的总产仔数变化

性 状 2008 2015 2030
总产仔数 12 12.05 12.2

⑵ 实行开放办场,保种场与保护区相结合。保种场向保护区、生猪人工授精站投放合格种猪;若在保护区发现主要性状特别优秀的个体亦可选进保种场。
⑶ 为防止近交,尽可能采用小群间或不同血统间的轮回配种;或者实行避开全同胞、半同胞交配的不完全随机交配;每头公猪配等量母猪。留种时,实行各家系等数留种方式。
⑷ 适当延长世代间隔。
⑸ 在保种场内建立“通城县公猪性能测定站”。每年测定1批。公猪每批测定数量按每年全县通城种公猪的年更新率和15%左右的选留率安排。公猪性能测定时应将它们置于相对相同条件下进行对比测定(如必须设置自动饲槽,并供给一定量的青饲料),性能优异和体质外形优良的通城公猪优先选留作为保种场更新用。尽量采用先进设备进行活体测膘,注意提高测定的准确性。要求保种场的核心保种群区与公猪性能测定站区保持较远距离。保种场内母猪的选择一般按对地方母猪的常规进行。
⑹ 建立健全统一的种猪15位个体编号系统。为避免猪号重合(重号)带来的种种问题,便于有计划的留种与选配(防止近交)以及判定和动态检测一个品种的血统数(三代之内没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数),保种场结合自身实际并面向全县制定《通城猪种猪个体(15位)编号系统实施办法》,长期坚持实施。
⑺ 科学饲养管理。地方猪的生产性能较难提高,与饲养管理不当不无关系(如过去 水平太低)。因此,既要坚持饲粮中含有一定量青饲料外,又要按照《通城猪标准》适当提高 水平,这既有利于保留通城猪原种的优良种质特性,又有利于发挥其性能、提高选择的准确性与选种效果。
⑻ 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的卫生防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安全。
⑼ 建立通城猪保种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为方便保种利用与种猪选育动态信息查询与成效监测,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快速处理、交流与使用,及时有效地指导全县保种利用工作,2004年起在种畜场初步建立了通城猪保种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今后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使用效果。
⑽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技术负责人具备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直接从事保种工作的技术人员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掌握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重视对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锻炼和学习培养。
⑾ 围绕通城猪的种质特性、保种利用、资源管理开展研究。要背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通城猪种质特性、保种利用、资源管理等方面课题的研究,特别是要进一步开展通城猪优良肉质的评估研究,组织科技攻关,促进产品开发。
2 保护区和生猪人工授精站
⑴ 合理划定保护区。根据产区实际情况,选择通城县境内东、南、西面的五里、马港、四庄、大坪等4个边远山区的乡镇设立通城猪保护区,保护区内共建立52个保种基地村,多点保种。山区乡镇交通不便,相对封闭,红苕、麦、豆等杂粮及青绿饲料丰富,饲养方式较为传统,适合生猪保种。保护区由县人民 划定,并设立警示牌。在城关隽水镇建立生猪中心人工授精站,在五里、马港、四庄、关刀、北港依地域建立乡镇联片生猪人工授精站。保护区和生猪人工授精站共同负责保存通城母猪5000头、通城种公猪15头(保种场所拥有的15个血统的另一头公猪),群体规模力求长期基本稳定。
⑵ 大力普及人工授精,控制好全县所有的地方品种与外种公猪。县 规定:全县种公猪由县畜牧部门统一管理,外种公猪一律由县畜牧局引进安排使用,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乱蓄乱引。全县生猪配种除保护区纯繁母猪少数自然交配外,全部实行人工授精,保障保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杂交利用杂而不乱。
⑶ 开展群众性的通城种公猪鉴定评比和母猪良种登记活动。在保护区内定期组织种公猪鉴定评比以及良种母猪的登记(每年登记母猪1000头),给予奖励。鼓励农户养纯种、养良种,以提高通城猪群体种质。同时抓利用促保种,一般春产纯繁,秋产杂交,这样既不影响保种选育,又可生产一代杂种种猪,减轻保种工作的经济压力。
⑷ 加强对保护区种猪的监管。由县人民 下文规定:保护区内以生产通城猪原种为主,适当开展二元杂交,不搞三元杂交,禁止引进其它品种母猪,人工授精站养什么品种公猪由县畜牧局决定,严防群体混杂。作好保种基地村种猪的鉴定与登记,专人管理选种选配和饲养管理档案。
⑸ 大力开发利用通城猪。全县广泛开展通城猪资源利用。一要不断完善巩固种猪生产基地和推广网络,对外推销良种仔猪。二要以项目为载体,推广“鄂青一号”肉质嫩美杂优猪(2001~2003年通城县畜牧局与华中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分子生物学与育种实验室合作以通城猪为母本、英国大白为第一父本、瑞典长白为终端父本所培育出的优质商品猪),创通城商品瘦肉猪名牌。三要重视产品开发,加工火腿、冻乳猪、广式香肠、广式腊肉条、小包装肉等。积极发展猪肉产品加工业,逐步开办通城猪肉及其产品专卖店,开发几种名牌绿色食品,扩展对外经贸交流,更充分地发挥资源效益。

中国 专题——【猪话漫谈】集养猪业百家观点,写养猪业各类见闻,与养猪行业并肩同行,与养猪发展齐步前进,欢迎加入【猪话漫谈】专题栏目,申请专题合作,共同探讨和推广您的观点!中国 (//www.anakokic.com/)将致力于养猪事业的服务与发展,竭诚为您服务

Copyright © 1998 - 2024中国养猪信息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