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AI会议报告作者:mornone 时间:2021-01-28 14:25:54 来源:AI
|
学术报告内容重点突出
华南农业大学张守全教授分享“公猪受精能力评定及应用”报告。张教授团队通过对不同品种公猪生产参数进行了分析。受精蛋白识别和应用的研究方面得出,精子OPN蛋白浓度、精清OPN浓度均参配母猪的窝产活仔数为显著正相关的关系等结论。受精蛋白的潜在应用有建立方便测定受精蛋白的方法,筛选受精蛋白含量高的公猪和精液;细胞工程制备的受精蛋白,添加到精液稀释液中,提高繁殖性能;研究高受精蛋白的遗传力,选育高受精蛋白种猪品质——高繁品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刘彦研究员分享“经产母猪同期排卵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报告。报告主要讲了母猪性周期同步化、母猪发情、排卵同步化等实现途径,卵泡同步化控制技术研究了主要是曲普瑞林、布舍瑞林、LH对卵集中度的影响,公猪刺激对定时输精排卵集中度的影响,定时输精对不同批次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断奶后饲喂稀丙素推迟发情对母猪卵泡发育的影响。最后刘彦研究员提到通过引入B超技术来直接观测母猪卵泡的发育及排卵情况,可以在不损伤母猪的前提下分析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中卵巢状态、卵泡发育以及排卵的规律,优化母猪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程序,以建立母猪批次化高效繁殖生产工艺技术。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步社先生分享了“精液品质标准的修订验证及生产流程保障”报告。他对精液品质标准进行了解读,并针对流程保障过程中的设施设备、产销流程、检测监督等具体介绍。
上海卡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Jack Behan博士分享“人工授精到人工智能—精准监控,最大限度提高母猪繁殖力”报告。他指出,利用智能化的设备与技术可以实现遗传效益最大化、降低养猪成本、抑制细菌生长、减少病毒病原体等。利用遗传学、生物监控、疾病和基因组学的共同优势可完成未来智能化养猪模式的实现。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德福研究员分享“加快推动精液冷冻保存技术在大型猪育种企业中的应用”报告。他介绍了猪冷冻精液的意义,使优秀种公猪的遗传资源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企业生物安全性。迫于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保存的紧迫性和引进品种的冷冻“精子库”,保存现有猪地方品种保种力量发展猪冷冻精液依然是需要发展的重要方向。
河北农业大学李俊杰教授报告题目“影响母猪定时输精效果的关键因素”。他指出,只有实现定时输精与同期分娩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猪场批次化生产和全进全出。药物烯丙孕素可抑制母猪发情,达到同期发情的效果,可以提高母猪产仔率和窝产仔数,且对于繁殖性能和卵泡发育没有副作用。
四川农业大学的林燕教授报告题目“批次化管理中公猪营养”。她指出,目前我国针对公猪营养研究进展滞后,细化营养研究结果有效数据较少。在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的也没有明确的结果,可在此方向上投入更多。微量元素研究进展中仅硒和锌的研究较为全面。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张金枝教授分享了题为批次管理中母猪营养的报告。根据批次管理要求划分的不同母猪群体(后备母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能量摄入对初情期、排卵率、后备猪乳腺均有不同影响。蛋白质和赖氨酸、矿物质均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翁士乔先生分享了母猪批次化流程管理与内部生物安全的经验与意义。养猪业批次化生产目前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效率导向型批次化生产,第二阶段是疫病防控导向型批次化生产,但目前非洲猪瘟背景下或许迎来第三个阶段,为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肉食品保障安全,最终要实现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目标。在今后猪场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内部生物安全;自繁替换母猪(后备母猪),避免引种风险;饲料控制、用水消毒;猪场内环境定期清洁消毒等问题。
意大利亚士可化工大药厂的包付银先生分享“非瘟时代——公猪价值利用的最大化报告”。他介绍了微营养的特点:1)“微小”,分子量小但活性和效价高;2)“微量”,在饲料里添加量小但功效大;3)“微观”,在体内各个代谢环节、和各组织系统全面发挥作用,不具备在某一点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细心观察体会,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4)“微妙”,微营养着眼于健康养猪。他详细分析了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养猪各个层次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公猪的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李新红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不同季节精液微生物多样性及防治策略”。李教授介绍猪精液中分离的常见细菌有肠杆菌、肠球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温度下,冬季细菌种类较夏季多一些,且有益菌较多。统一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猪精液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优势菌与精液质量、繁殖潜能存在较大相关性。病原菌对精子有破坏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罗昊澍教授分享了细胞工程生殖蛋白激素产品在猪繁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传统激素药物来源主要是动物血清活组织提取,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困难有原料来源少、人工成本高、纯化压力。细胞工程蛋白类生殖激素的特点有纯度高、活性好,不存在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病毒),不含有热源(内毒素),工艺稳定、产品批次稳定性好。罗教授分享了他们实验室做的两个研究项目的情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曾文先教授分享的“猪精子的结果特征与氧化应激伤害”的报告。曾教授主要从猪精子结构、精子的氧化应激、猪精子的保存与抗氧化应激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课。从不同分子水平的研究上介绍了不同抑制剂对精子运动的影响。曾教授还分享了他们实验室的最新数据来说明一些结论。
抗击非洲猪瘟类
宁波第二激素厂猪技术服务部大客户经理刘晓坤先生分享“打好非瘟防控保卫战-猪场批次化生产与数据”报告。他介绍,非洲猪瘟的流通环节包括空气、飞沫、动物、饮水、生物、体液等,因此,要做好生物安全,要以保持并改善猪群健康水平为重点,防止引入新病原。批次化生产对建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作用重大。如何做好批次化生产,他指出,要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批次化生产调整的关键是调整母猪发情与配种时间,他给出了简式同期发情与输精方案,针对有情期的后备母猪:烯丙孕素连喂18天,每天5ml,停药后5-7天发情;经产母猪:断奶前1天开始饲喂烯丙孕素,直到期望发情日前5天停喂,停药后4-6天发情。带仔数少于9个的经产母猪建议断奶前7天开始饲喂。精准同期发情与定时输精,使用烯丙孕素+血促性素+戈那瑞林精准控制母猪发情。
嘉吉饲料营养中国猪料技术总监詹建良博士分享“嘉吉饲料营养非洲猪瘟360防控方案”。他从饲料安全、提升猪群免疫力和农场生物安全三个维度全面对360防控方案进行了解析。饲料安全方面,严格遵循源头管理、制程监控和成品追溯,并运用HAPPC体系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全场禁用猪血清蛋白;对玉米、豆粕供应商进行审计;对运输车辆是否跟生猪有交叉接触进行评估,在饲料厂门前架立消毒剂,对车辆进行消毒。对制料过程进行监控,高温制粒,样品留存以备查。对车辆进行检查,对车辆进行进场消毒。农场端,提升农场人员生物安全思维,帮助他们落实嘉吉农场生物安全防控13条。公司研发团队在饲料配方中加入氨基酸模型、必需脂肪酸和可发酵蛋白等,开发出营养方案即复合包-WI,该复合包是一个复合功能包,是全天然的发酵产物,其中包含有机酸、抗氧化剂、核苷酸、多肽、抗菌肽、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这些有效成分协同作用,能帮助猪只建立免疫系统,提高猪群免疫力、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降低猪只压力,提高猪群健康度,减少炎症防止感染等发生。
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分享“批次化生产与母猪健康管理”报告。他介绍了批次化生产下猪群兽医防控特点,母猪健康管理方面,重在提高母猪肠道健康,可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预防母猪和仔猪腹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主任仇华吉研究员分享“非洲猪瘟防控:挑战与对策”相关内容。他给出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防控非洲猪瘟重点及难点在于,生物安全意识、疫情及时发现和早期诊断、疫点规范化处理及评估、生猪禁运与猪和猪肉流通的矛盾、非法贩运病死猪(肉)、泔水和猪源性饲料等高风险因素的存在等。核心种猪场、地方优良猪种保种场、规模化养猪场将是我国非洲猪瘟防控的重点。如何遏制非洲猪瘟,他指出,要加强猪场生物安全、扩大非洲猪瘟检测范围、提高疫点处置能力和速度、改进生猪(肉)调运设备、成立非瘟补偿专项基金、开展非瘟防控技术攻关等。
|